农历五月的正午,骄阳似火,赏荷太晒了,打算等傍晚再出去转转。
庄头让婆娘送来几道庄子里的时令吃食,除了先前让徐奎带去茶山的菱角,莲蓬头也有几个可以摘来吃了。
徐茵剥着鲜甜脆嫩的莲子,与庄头夫人聊天:
“庄子上都好吧?”
“托姑娘的福,好着咧!今年有十亩稻田养了稻花鱼,一开始还担心养不活,没想到照着姑娘的法子养,不仅稻花鱼生龙活虎,稻子抽穗也比其他田里的早,离收割还有个把月,谷粒已经鼓起来了,我当家的说,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!”
庄头夫人是个很健谈的人,一开始还有些拘谨,见徐茵为人温和,听她絮絮叨叨说着稻子的长势,也没有丝毫不耐烦,就渐渐放开了,竹筒倒豆子似的有什么说什么、知道什么说什么。
徐茵乐于和不同工种的人交流,总能从他们身上,学到一些自己知识上的盲区。
况且,这可是徐家的产业,多了解点有什么不好?
徐茵剥着莲子、喝着茶,听得津津有味。
直到紫鸢进来说:“姑娘,饭菜都备好了,姑娘是在这里用,还是回主院?”
“就在这里吃点吧,省的端来端去。”
“哎。”
紫鸢和红茜两人就把食盒提了进来。
徐茵一看菜色,笑了:“稻花鱼做的吧?”
紫鸢笑着道:“庄头特地去稻田里挑了几条大的回来,说这鱼是姑娘想出来的,合该姑娘第一个吃。”
随行厨子做了个稻花鱼二吃,一道红烧、一道炖汤。
每一道都有好几条鱼,徐茵一个人哪吃得完,就分了些给丫鬟、婆子。
“你们也去吃,不用管我。”
她先喝了一碗鱼汤,慢火炖出来的鱼汤,汤汁奶白,只放了盐调味,没放别的佐料,就很鲜。
红烧的则比清炖的入味些,适合下饭。
徐茵要了一浅碗米饭,浇了一勺红烧鱼的汤汁,吃得相当满足。
庄头夫人进来给她送了盘瓜果,回去对庄头说:“我以前一直以为府里的姑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高贵人儿,定然瞧不太上这里,没想到姑娘竟然这么和气。”
尤其她送瓜果进去时,姑娘闭着眼一脸享受的模样,庄头夫人忍俊不禁。
“那吃饭的样子,当真和青丫头差不多。”
青丫头是他们女儿,比徐茵小两岁,庄头一年的月钱不少,一家子吃喝都在庄子里,花销也不多,就供女儿去绣楼学绣花了。十天半月回家一次,吃起家里的米饭,也是这般满足。
庄头听她这么说,皱皱眉:“这话你可不能在外头说,姑娘毕竟是姑娘,是一府之主,可不能不敬。”
“这我当然知道。不就是在屋里跟你说两句嘛。我就是觉得,姑娘她,也还是个小姑娘啊!”想起已故三年的老爷、夫人,庄头夫人不免唏嘘。
许是对姑娘起了怜惜之意,此后,庄头夫人又往徐茵这送了些她女儿喜欢的吃食,有去年晒干的藕磨得藕粉调的桂花糊糊、有新鲜菱角切丝煎的菱角糯米糕、有水中人参之称的茨菇晒的茨菇干,还有干莲子和红枣炖的莲子羹。
徐茵:“……”
咋地?
看她几口就把鱼汤拌饭吃完了,以为她是个大胃王还是咋地?
read_xia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