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只是伴读,哪好意思让先生这么费心?况且李承道去实验室了,苏琛跟不上李承乾的学习进度,现在杜构才是李承乾真正意义上的伴读,如果他再跑去学别的东西,李承乾就只能自己一个人了。
李承乾伸长胳膊拍了拍他肩膀:“我自己读书可以的,你只要好好准备就行了。”
他摸着下巴思索,陆先生没有参加过科举,可能没什么经验,但其余几位助教也都是博学鸿儒,好几位都是进士出身,可以让他们传授一下经验。杜构学问又好,考中进士应该不难。
李承乾在心里盘算,同时也在处理政事。有不懂的就和小伙伴商量,或者向陆德明和李世民专门安排教导政事的先生请教,问三省六部的长官也可以,如此一段时间过去,他便渐渐适应了。
入了冬,天气一天比一天冷,李承乾收到消息,太医院又出去义诊了。
与此同时,实验室刚研究出来的新药也被证实药效卓著、没有副作用,并且造价低廉,可以投入生产了。
伤药方子没有公布给百姓,一则这配方用到的药材不贵,但配比、处理和制作都有一定门槛,叫百姓知道了胡乱制作,费钱费力也就罢了,最怕的是治病不成反而害人害己。药这种东西,怎么仔细都不为过。
第二点就是,朝廷需要钱。
伤药利润虽小,但蚊子腿也是肉,聊胜于无嘛。
于是李世民和各大药铺合作,朝廷将伤药方子告诉药铺,药铺可以随意使用,但要负责提供军队使用的伤药。
这个条件乍一看有些苛刻,毕竟朝廷有几十万大军,伤药也是一笔不菲的花费,一般人都出不起这钱。
但这伤药效果实在太好了,以后肯定是百姓常用药之一,如果别的药铺有,他们却没有,不知道要明里暗里损失多少病人。
若只一个伤药方子也就罢了,能被朝廷找上门合作的,大多都是延续百年的医药世家,都有一点看家本事,没有伤药也还有别的药,总不至于伤筋动骨。
但大家都知道,这伤药是太子殿下拿出来的!
且不说太子殿下那神仙转世的身份是真是假,至少他的本事是有目共睹的。那实验室才建起来多久啊,就拿出了这么好用的伤药,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好药,难道都要拒绝吗?那他们的药铺是真的不想开下去了!
再退一万步来说,朝廷提出的合作,哪有他们拒绝的余地?
总之合作就这么达成了。
好在这伤药造价的确不高,且如今边境安稳,没有大规模战争,伤药的用量远没有想象中多,各个药铺分一分,需要每家承担的就不是那么多了。
而这个方子却是能一代一代传下去的,短时间看药铺吃亏,长远看却是互惠互利。
对于这个结果,最得意的就是尉迟恭和程知节,认为军功章上也有他们的一份——毕竟是头两个身先士卒试药的人,那天回家就用上了,比太医院还要快上两天。
效果也很好,比预想中提前好几天就痊愈了,不过二人硬生生多装了几天病,据说憋得在家天天喝酒。
对的!就是李承乾送他们的酒。
据说他们喝得十分珍惜,平时都用大碗喝酒的人,这回都用小酒杯细品了,李承乾听了,就脑补出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捏着小酒杯小心翼翼的样子,不忍之下又送了他们两坛。
尉迟恭和程知节的“功劳”不说,这次真正的功臣却是实验室的学生们,李世民都一一给了封赏,其他人也就罢了,李承道这次也出力不少,但他本来就有郡王爵位,李世民登基后并未废除,他的功劳又不至于晋爵,故而只是赏赐了一些金银,待日后功劳积累得多了,就可以顺理成章晋升亲王。
李承道受了恩赏,还特意回了长安一趟谢恩,之后李承乾又陪他去探望李渊。
当初李渊最喜欢的孙子就是李承乾和李承道,从前李建成是太子,李承道是太子嫡子,李渊便多替李承乾操心。
如今处境颠倒,李承乾已经坐稳太子之位,李承道却是废太子之子,虽然李世民大度,令他给李承乾做伴读,终究不能使人放心。
现在看到李承道找到自己的路,而李世民也愿意给他机会,李渊提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,拉着他的手好一番叮嘱。
李承乾却注意到炕桌上放着一张药方。
他眉毛一皱:“阿翁身体不舒服吗?”
李渊愣了一下,顺着他的目光看到那张药方,表情就变得有些奇怪,有一点高兴、一点得意,还有亿点点尴尬。
“没什么,阿翁没有不舒服。”
李承乾还是不放心:“没有不舒服为什么要喝药?阿翁不要骗我了!”
李承道也关切地看着李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