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胄行动力极强,很快民部就开始热热闹闹的改革,官员们忙着学画表格、学阿拉伯数字、学新的记账方法,物化生小学堂又迎来一波学生。
李承乾则继续看账簿和资料,了解民部的情况,空闲时间则研究经济。
时间一晃过去,李治出生满一个月,李世民打算再举办盛大的满月礼,被长孙氏拦住了。刚打过一场仗,又是秋收的时候,她不愿意兴师动众,洗三大办过,表达了对这孩子的重视也就罢了。
没多久,李承乾也收到了好消息,三年两熟制度初获成功,去年种了冬小麦的田地,今年按照李承乾说的种了水稻、大豆或者玉米,果然没有减产,甚至产量更高!
百姓欢欣鼓舞,他们不管增产是因为轮种还是肥料,重要的是粮食丰收,他们不用担心饿肚子,以后也多了一份保障!
轮种和堆肥方法一时名声大躁,在民间迅速传播。物化生小学堂由此更加炙手可热。
借着这个东风,李承乾上了一道奏表,正式提出将物化生小课堂并入国子监。
第147章二更
这件事不小,李世民也不能乾坤独断,不免拿到早朝上询问众臣意见。
听到要将物化生课堂并入国子监,大家面面相觑,目光不由落到国子监祭酒身上。
从表面上看,这件事影响最大的就是国子监祭酒了,若说有意见,自然也该是他最有意见。
然而国子监祭酒只是眼观鼻鼻观心,并不发表看法。
其他重臣也没说话,在场重臣一大半都是李承乾的翁伯长辈,从小看着他长大的,诸如高士廉、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等,武官里的尉迟恭和程知节等也和李承乾关系不错。剩下的一部分,也有很多和李承乾打过交道,譬如之前整理资料的事,三省六部的长官几乎都向李承乾取过经,受过他的恩惠,这时候当然不会唱反调。
众人面面相觑,场面一时非常安静。
这时候,一个年轻官员站出来,高声道:“下臣以为此事不妥。”
李世民和李承乾还没说话,之前一直不吭声的尉迟恭就呵呵一笑:“哪不妥了?”
年轻官员看向李承乾:“下臣想问殿下,国子监的学生均以参加科举为国效力为要,令物化生并入国子监,莫非也要纳入科举不成?”
“自然!”李承乾毫不犹豫,“同样属于国子监,当然不能厚此薄彼。而且物化生的用处大家已经知道,如今朝中也有凭借物化生入仕的官员,为了日后取士便宜,科举是最好的办法。”
年轻官员目露不屑:“物化生乃奇技淫巧,小道而已,登不得大雅之堂,怎配与圣人之言同样待遇?”
众人:“……”这是哪来的憨憨!
众人的目光都落到此人的长官身上,长官安详地闭上眼睛。这事真跟他没关系,他也没想到手底下会有这样的愣头青,冲出去做出头鸟也就罢了,论点还这么站不住脚。
且不说物化生之前就立下很多功劳,就连百姓都颇为认可,如今二熟制初获成功,朝堂和民间欢呼雀跃,正是物化生风头最盛之时,现在说这种话相当不合时宜。
房玄龄微笑:“前有火炮,后有曲辕犁、水转翻车和二熟制,前者关乎社稷,后者关乎民生,物化生作用这么大,在你眼里都是小道,那什么才叫大道?”
年轻官员梗着脖子:“圣人云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大道自然是治国平天下之道。即便物化生有用,如太医署般另置别署也就是了,不必通过科举取士。”
“圣人也说过,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物化生所行正是治国之道,尔饱读圣贤之书,想法不要太迂腐死板了。”杜如晦淡淡道。
年轻官员涨红着脸,败退了。
一位御史紧接着站了出来。
李承乾认得他,此人名叫权万纪。即便在御史中也是有名的硬骨头,对权贵尤其不屑,路边见到权贵家的两只狗对着叫,都要弹劾权贵管教不严的那种。
李承乾作为不典型熊孩子,也没少被他弹劾。不过李承乾看起来熊,其实行事自有章程,权御史的脸都快被打肿了。
read_xia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