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审结束之后,魏承胤召集了州城的各级官员和杨帆、王云、李瀚几人开展一场关于如何整顿青州官场的会议。
魏承胤将其命名为青州改革会议,经过众人的讨论,青州改革会议中提出官员的考核、选拔、教育和惩处等一系列措施的设定。
还有就是为之后攻占更多地盘,储备管理人才。现在仅仅攻占了青州,各地的官员和管理人才已经捉襟见肘,人手极其稀缺。
所以为了长远考虑必须提前储备相关的人才,这样才不至于沦落到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。
会议上众人关于储备人才也提出种种建议,不过魏承胤的心中早有打算,所以并没有采取众人的建议。
这个话题一笔带过,接下来商讨的重点就落到了官员的考核、教育、惩处几个方面上。
有人建议照搬燕国的官员考核办法,清身心、敦教化、尽地利(展农业生产)、擢贤民(推荐人才)、恤狱讼(执法公平)、均赋役(合理征收赋税劳役)。
这些标准涵盖了官员的道德、教育、经济、司法和行政管理能力。
三年一考,考核结果为上中下三等,上等者晋升,中等者不升不免,下等者免官。
三位考官共同打分,主考官员由皇帝挑选,两位考核副官由中央朝廷派遣。
只是这样考官的权利过大,没有掣肘反倒使官员的考核变成各方势力打击异己的武器。
不过也有人不同意照搬燕国的考核方法,因为这些考核形式有燕国的先见之鉴在前,证明这些考核方法并不能选拔出优秀有能力的官员。
反而会使那些不愿随波逐流,不愿意向考核官低头的清廉官员受到压制与打击。
一人计短,众人计长!
魏承胤和众人一起商讨解决办法,随后经过激烈的争论,决定在燕国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修改增添几条。
先三年一考改为一年一考,定期进行考核。
就是考试,由“中央”出题,每年官员都要考核,成绩分成三级九等(下下,下中,下上,中下,中中,中上,上下,上中,上上)下级三等根据程度会有惩罚,比如考核下下者免职,下中者降职,下上者罚俸。
考核中级者没有惩罚但也同样没有奖励,但是连续三次考核中下者降职,三次考核中中者不升不降,三次考核中上者官职升一级。
上等就是根据情况获得奖励,考核上下者奖励,一般以实物奖励为主,奖励钱财最多。
考核上中者晋升一级,但是一般都是提升职级,但是官职不动。因为头上的官职并不一定有空缺。
考核上上者晋升一级,可以有两个选择,一是和考核上中者一样提升职级但是留在原位,二是可以选择晋升到“中央”,担任“中央”的官员。
晋升到“中央”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,一方面距离那些掌握生杀大权的重要人物近了,容易展现自己的能力获得他们的赏识,另一方面容易树敌,遭人黑手。
这就看官员自身的情商和能力。
第二个是定责,把责任确定到具体的人身上,防止官员互相扯皮推卸责任。
官员任期出现重大事故,所有官员都有一定的责任,但是主管此类事务的官员负主要责任。
例如,某地生大规模饥荒流民,此地主官没有及时上报,没有任何应对措施那么就要为此事丢官甚至杀头,其他的官员考核评价就要下降一等。
或者某地冤假错案四起,那么此地的判官就要降职或免职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