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你读这句诗你就说是不是这个意思。
——李白不爱红颜却唯独倾慕孟浩然,你品。
——楼上的品个der,不要做阅读理解了,李白和孟浩然都不知道你们能这么理解。】
【我和男朋友的。“无言”和“上西楼”[捂脸]
——无言…独上…西楼…月如钩[看]
——靠,怎么车轱辘压脸上了。
——真服了,诗还能这么表达,而且好形象。
——一个“上”,一个“钩”…真的够了,文化人开车也这么带劲。】
感觉这个视频的车在八十迈来回晃荡的老祖宗们表情(震惊)(害怕)(怀疑)(疑惑)。
老祖宗们:很怀疑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,尤其是你们用古诗词来表达的时候,爱莲说,爱莲…呵呵~我们这下都不敢夸人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了。
憋了半天实在不知该不该说几句骚话的纨绔:“这很有文化了,周敦颐是个人物。”
连连叹气气的差点梗过去的夫子:“不正经呐,后生们真不正经,这好好的诗让你们解释的真是。”
簪缨世家的众人更是怕自家孩子学坏,毕竟正在启蒙的阶段,这诗词教导的品质可不能让自家孩子学坏了。
其他各朝能看热闹调侃,而周敦颐是真的要碎了,他写这篇可不是表达这个意思的啊,我不想成为你们pay的一环啊(心碎的抱住自己欲哭无泪)。
尤其是看到评论来表达花心,三心二意,脚踏几条船,他更要哭了,谁教你们这么做阅读理解的,我写的诗词什么意思我还能不知道吗,别曲解好不好。
周敦颐:这种出名方式不要也罢,我再也不羡慕李白出名了,他这下可是出名了,但出名再这方面就很有节目了。
看热闹的百姓们不语,只一味的竖起大拇指夸赞:这周敦颐是个人物,爱莲说我也要品一品了。
苏轼更是松了一口气无比庆幸,自己的还好是调侃,说自己爱吃就爱吃吧,总比这些解读要好。
曹操:on_no,这头像可不兴用啊,都知道我最出名的地方就是一炮害三贤,这头像不好。
曹操:“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,后世可是一夫一妻,看上别人了那不就是出轨吗?名声坏了又得怪我。”
帐内的谋士们齐刷刷的看向高谈阔论的曹操,惊讶的眼神在他身上来回扫视。
主公就是主公,不是一般人呐,大气,果然是干大事的人啊。
朱元璋哼了一声,继续批阅奏折,让一旁朱标安慰的话又咽了下去。
朱标感叹了下,也是,在这些评论里,这都算好的内容了顶多调侃几句而已。
隐居的陶渊明看了又看,羞恼不已。
前面调侃他草盛豆苗稀,不食人间烟火。
这个又说他独爱菊。采菊,……
陶渊明:我是归隐田园,不是归隐菊花。
又皱了皱眉想的更多了,要知道他现在所处的朝代本就混乱,动荡不安,这事一出,同时期的文人墨客不知道又该写多少诗词来批判他。
想了想自己的人生,又看看依旧疯长锄也锄不尽的野草,真是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啊。
唐朝时期
自从开始入朝后李白写诗的日子更是一去不复返了,每天做不完的工作,差遣,陛下开始卷,大臣们也没有闲着。
而本就有着大名气的李白更是被玄宗无比关照。
难得有点空闲喝着酒的李白也不生气,反倒觉得挺有意思的这些评论。
“你怎么看。”旁边同样品茗喝茶的孟浩然悠然一笑询问道。
李白:“我们的关系自然亦师亦友,我对你可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。”
孟浩然无奈笑笑,“你啊,我只是童子何知,躬逢盛饯而已。”
二人随后相视一笑,对酒吟诗,好不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