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明夷点点头,神情却未有丝毫的轻松。
就如此前裴溆所说,被夹在中间的安氏小朝廷要想挣脱困局,就绝不可能老实呆在邺城坐以待毙。
这场机密的军事扩张行动,发起者是谁已经不言而喻。
一出看似意外的大火,无疑意在暴露这群暗夜潜行的狼子。而自己一个外行能剖明的事,对于常年与燕兵对抗的义军及对岸的唐军而言,更是最简单明了的信号。
毫无疑问,纵火者同样具备从军的经验,才能立刻做出如此大胆而理性的决定。
思考到这里,一个被遗漏的身影猛地浮上脑海。
李明夷快速环顾一周,视线最终定格在升在远方的尘烟上。
被他目光扫及的年轻生徒们,茫然无措地跟着望去。半晌,才意识到什么般,脸上的表情骤然凝住。
“师兄他……”
谢望说过,要走。
若他就是设法发出信号之人,仅凭一人,难保不会……
“你们留在这里,准备烧伤急救。”李明夷一句冷静的话,径直打断了浮动在学生们表情间不安的联想。
战火暂时不会烧到邺城,物理上的火焰却可能殃及无辜的乡民。
他握紧拳头,向众人递出一个坚决的眼神。
“活着的人才是第一位,必须等火势扑灭,才可以进行搜救。”
*
“咳,咳咳……”
是日傍晚,河岸旁。
两个披蓑衣、戴斗笠的渔夫,正踩着焦枯的草枝,捂着口鼻向前迈着小步。
炭黑的浮尘飘荡在尚有一丝余温的热空气中,钻进指缝,呛得二人不住咳嗽起来。
“狗娘养的。”其中一人,忍不住拿手往前挥了挥,看清已经被烧得惨不忍睹的码头,情不自禁地骂了出声,“呛死人了!”
“嘘。”身旁的同伴赶紧扯了扯他的袖子,“小心叫人发现。”
对方于是不再说话,只埋下脑袋,拿脚尖踢去地上的杂尘,用目光一寸一寸仔细搜罗着什么。
“有了!”一丝惊喜的光芒,忽然从他不耐烦的眼中逸出。
同伴顺着他的视线看去,脸上同时露出笑容。
——一个铁铸的盾牌,正躺在草丛间,表面虽然已经蒙上一层漆黑,但仍可见其形状。
“就说嘛,那群燕狗急吼吼地开船,必有遗漏的宝贝。”先发现的渔夫,赶紧伸手将这险中求来的收获捡起,一边弯着腰,还不忘一边举目观察,“也不枉咱哥俩赶头一拨到。”
“那是……等等。”
“怎么?”
“你瞧。”同伴的语气,变得谨慎而小心。他随意从地上捡起一根烧焦的木棍,拨开已经被大火燎过的草丛。
看到出现在眼前的事物,两双还闪动着惊喜的眼睛,同时惊愕地凝固住。
——一具裹着泥泞的瘦长身躯,正浸泡在冰冷的河水中,险些被卷着泥沙的急流冲走。
被大火扭曲的面容上,双眼紧闭,已难以辨认是燕人还是汉人。唯独一双同样被烧得不成样子的手,还死死攒着一根漂在水流中的木枝上,勉强挂住摇摇欲沉的身体。
“……啊啊,啊啊!”
正当两人犹豫是否要救人时,远远的,一声带着焦急的哑巴叫声从背后传来。
紧跟着,是一阵雨点般的脚步。
“谢郎!”
“师兄!”
不可置信的呼喊,一叠涌来。
漂浮在水岸边的旅客,如有所闻般,眼睛的位置轻轻一动。
“不要睡。”
嘈杂之中,一道异常冷静的声音,穿过回荡的浪声,闯入他几乎消散的意识里。
“打开担架,准备转移伤员。”
第135章削痂植皮
就在李明夷领着一半生徒出门寻人时,留置在医署中的生徒们也正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可能用上的手术室。刚备好器械,就听见一阵匆匆而归的脚步声。
“他们回来了!”
一拥而出的生徒们,脸上的焦急,却在视线投向门外的一瞬悚然定格住。
外出寻人的李明夷一行,正抬着事先准备好的担架,以飞快的速度跨进门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