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用大蒜?”
“没错。”李明夷提起装着大蒜的布袋,看向马和,“不过,还需要加工。”
两个时辰后。
“李郎,这就是你说的药?”
被熏得眼眶通红的马和使劲盯着眼前盛着大蒜水的容器,不敢相信这就是李明夷所谓的“药”。
不过是把大蒜去皮捣碎,再封进瓦罐里用水泡着,怎么看都只是一锅调料。
果不其然,揭开盖子,除了直冲面门、快把他天灵盖掀开的辛辣气味,压根没发现任何特殊的产物。
李明夷也没闲着,把炉火点燃,将向马和借的器具架了上去。
一个竖椭圆的瓶形陶器。
他又在上面倒扣了一个陶壶,陶壶的盖子也被倒扣、封住。接着,从壶嘴里灌进一些冷水,把一根消毒过的引流管用厚厚的湿布裹上,压在下面的陶器和壶盖中间。
这样,一个简易的蒸馏装备就完成了。
马和眼珠一转,便看出了里头的名堂:“你是想蒸出蒜水的精华,冷凝收集?”
李明夷点点头。
蒸馏的概念对古人而言其实并不陌生,在唐之前数百年的东汉就有了青铜蒸馏器。但工匠精心打造的器皿售价不菲,类似的原理下,眼前的装置足够平替。
“这倒省事。”
马和绕着这个朴素的蒸馏器看了一周,越看越觉妙不可言,被使唤剥大蒜的怨念顿时一扫而空。炉火刚刚烧起来,他便在李明夷的指示下将浸着大蒜的冷水倒进陶罐里。
木柴毕剥燃烧,小小的火苗托着硕大的陶罐,慢慢将之加热。
两人的视线一动不动,齐齐注视着引流管的开口。
足有两刻功夫。
就在两人的耐心也渐渐被灼烧的时候,一滴黄豆大小的油液慢慢从管口渗出,无声地滴到地面。
马和双眼不可思议地瞪大,像怕惊扰到什么一般,一言不发、小心翼翼地把手捧过去,接着管口。
滴答、滴答。
一连几颗油粒跌进他的掌心,金黄澄澈,带着浓郁的蒜香味道。
“这是……”
“大蒜素。”李明夷紧绷的表情也慢慢轻松下来,拿过一个陶碗,替去马和的双手。
碗底逐渐聚其一层金黄的液体。
这就是大蒜素溶液,古代条件下最容易制备的药品之一。
尽管不是抗生素,这种天然的有机硫化合物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。而因其原材料常见、制备流程简单,也使这种温和的药物具有相当可靠的安全性。
李明夷并非没有想过制备抗生素。
理想条件下,青霉素和土霉素都有可能被制备出来。
但未经人工去毒的抗生素,对于这个时代从未应用过抗菌药物的人而言无疑是足够致死的毒药。哪怕在现代医学,该不该应用抗生素都仍是医学界永恒争议的话题。
青霉素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,却也同时将医学的潘多拉魔盒打开。
现在的科技水平尚不能与之匹配,李明夷考虑再三,还是决定将它留在未来。
“大蒜素。”马和喃喃地重复这个名词,嘴角慢慢扬起,“李郎,你果然是个有趣的人。”
这锅大蒜水被蒸馏结束时,天已经黑了。
大蒜素在常温下几个小时就会变质,所以李明夷不打算浪费太多资源去储存。摸索出了制备方法,日后便可以即制即用。
夏日闷热,简单用胡饼把晚饭对付过去,两人回到院子,坐在台阶上乘凉。
李明夷撑着手肘,仰头看着夜空。
七月的夜空,银河流转,星罗棋布。一千年的时光,对于人类而言漫长得不可想象。可对于这些天体,几乎只是它们漫长寿命中短暂的一眨。
李明夷不由自主地伸出双手,接住来自宇宙的光。
此刻照在他掌心的星光,或许已经经过了不止一千年的旅行。而这一刻星辰发出的亮光,应该正辉映着二十一世纪的那个自己。
这个念头一浮现,一个几乎被他忽略的问题忽然在心间闪过——
如果宇宙的时间永远呈线性流动。
那个二十一世纪的李明夷,究竟是他的过去,还是未来?
啪。
棋子叩落的清脆声响将李明夷一闪而过的念头敲散。
马和不知何时取出了一个八乘八的黑白棋盘,往上面一一摆上木质的棋子。棋子上面墨水粗糙地写着字样,分别是车、马、象、兵、将等等。
“李郎,走一盘?”
李明夷看着他将红黑两方摆齐,目光在每个棋子上挨个扫过:“这是象棋?”
“你难道没玩过?”马和虽然觉得奇怪,但也并未多心,慷慨地把棋盘往他面前一推,“这个简单,我教你就是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