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雪漫天,凛冽的寒风呼啸着东宫。宫人们缩着脑袋,抖着身体来回穿梭。
昏暗的回廊上,高福打着一盏月白纱灯,疾步往怡华殿走,忽然身后有人跑过来叫住他,“高公公,这是冯校尉给殿下的。”
高福回头看了一眼,“知道了。”接过信,转身去了怡华殿。
掀起暖帘,朝内室看了看,见杨雪灵身着杏色蟒袍坐在梳妆台前,他伸手把纱灯递给站在门旁的小宫女,朝内室走去。
“殿下,这是冯校尉递进来的。”
如兰闻言,斜眼瞟了瞟。
杨雪灵侧头接下信,打开看了一眼,就知是冯司尘给她的。看了信之后,她起身走到书桌前,快速写下几个字,装进信封里,含笑递给高福:“让永成即刻送去冯府,亲手交给冯少师。”
“诺。”高福垂眼望着信封,认为这是他们的情书。
今日大雪,定是冯少师早起关心殿下,殿下高兴,也就回了一封信。
一定是这样的。
。。。
大殿里,文武百官众志成城,一致斥责洪侍郎。
杨雪灵垂眸静静地听着。
杨卓廷用余光瞟着她,心中别提有多高兴。这回杨卓澄不在,他却做了这么一件成功的事,内心十分自豪。仔细想想他也不是个阿斗,认真起来也能成大气候。
斥责了一阵,中书令酸不溜丢地对正德说:“这次修官道的人,臣一直推荐汪侍郎,可冯校尉和程侍郎一力推荐洪侍郎。若是当初听了臣的话,今日也不会如此。”
冯司清抬眼望着他。
正德点了点头,确实有些后悔,“朕也未曾想到,洪发康为官多年,竟做出如此荒唐之事。朕已经罢了他的官,关于他,你们暂且不要再议论,还是说说目前官道,由谁出面更为恰当。”
最为恰当的人,莫过于杨雪灵。
但大臣们不敢说,毕竟她双手还带着伤呢。
“皇上,如今能出面的人,只有殿下了。”中书令笑了笑,瞟了一眼杨雪灵,“但殿下已经受伤,可见不能再出面。臣认为,既然殿下无法出面,那便由冯少师出面。”
杨雪灵心中一惊,这个中书令,为什么总是喜欢横插一杠?
大司空投了反对意见:“中书令此话不妥。冯少师正在训练新兵,根本无法脱开身。听说那批新兵里,有不少油嘴滑舌之人,还时而不愿服从。”
“大司空此话不假。”王尚书道,“听说冯少师为了训练新兵,已是焦头烂额,每日晨起暮归,有时连三餐都顾不上。凡事都要他亲历而为,若是让他去处理官道的事,那么军营呢。”
杨雪灵立刻回头问:“不如让宣威训练新兵?”
“皇上,臣无能,训练新兵的事,还是需要冯少师。这些日子冯少师虽然辛苦,但听说新兵已经渐渐上手,可见这都是冯少师的功劳。”宣威吓了一跳,立刻俯首婉拒。
当初想尽办法把冯司尘送出去,现在可不能让他回来。不把他搅得吐血,怎能让他回来?
“。。。。。。”杨雪灵要的就是他这句话。
正德心情不畅,皱着眉问:“难道朝中没有人了么,为何什么事都要想到冯少师?”
“。。。。。。”中书令低着头,他明白正德这句话是指责他的。
杨雪灵道:“父皇,儿臣举荐三哥。”
杨卓廷吓了一大跳,立刻扭头看着她,丝毫没有预料她会来这一招。城北官道这个烫手山芋,谁接谁倒霉,说不定还要被动过手脚的石头砸中。